一、工程背景
近年来,某市把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把加快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将污染减排与流域水污染治理有机结合,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为了推进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全市水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水质要求,某某市环保局全力做好水环境防治工作,重新制定了《某某市南水北调治污沿线水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分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河长制”,对辖区白马河、某某河、大沙河及支流分别由镇街主要领导担任“河段长”,各镇街辖区内重点河段及其支流,由各镇街书记、镇长担任“河长”,全面负责市内水污染防治工作。
随着某某市某某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某某镇的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扭转并持续好转。某某市某某污水处理厂现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近期规划处理能力8万方。处理后出水水质CODcr≤50mg/L,BOD5≤10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之后排入白马河。但是排放指标距白马河排放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如果此污水继续排入白马河,势必将给白马河的污染防治带来很大压力,对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造成直接的威胁。因此,如何降低COD、BOD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入河排放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某某镇近期规划,结合某某镇的水文地质、水质污染和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初步选定利用某某镇塌陷区的左侧周围滩地及某某河河道建设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某某镇塌陷区形成的湖泊面积约20000亩,平均水深1.5米,距离某某镇污水处理厂大约10公里。人工湿地建成后,某某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的废水直接进入塌陷区湿地,然后进入某某河人工湿地系统进一步处理以降低COD、BOD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CODcr≤20mg/L,BOD5≤4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最后汇入白马河,确保了水域安全。
本项目为“某某湿地工程”,通过表面流人工湿地、湖底和河道清淤、边坡护岸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对白马河的环境整治,提高流域环境质量,达到维护周边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该工程的建成可明显改善采煤塌陷区水体水质,长远来看,也可以逐步恢复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而且河水水质的改善和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还将使沿岸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观。此外,随着某某镇水环境的改善,也会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
二、项目概况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某某镇煤矿湿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其中包括:某某镇煤矿湿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面积为20000亩,主要进行局部地区土方开挖和填充、表面流人工湿地建设、边坡护岸等建设工程;某某河治污疏浚工程规划河道全长7公里,主要实施河岸环境整治,河道清淤护坡,人工湿地建设等一系列系统工程。
项目总投资**万元人民币。其中工程费用**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基本预备费用**万元。
根据塌陷区水体情况及某某河流两岸的土地利用现状,确定某某湿地工程采用生物/生态技术,某某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的废水作为本项目湿地进水。污水处理厂现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近期规划处理能力8万立方米,距离本项目拟建湿地约10km。塌陷地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出水进入某某河湿地,经两次处理后最终排入白马河,湿地工程处理出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三、项目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湖库及河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大重点跨界河流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和水污染综合治理。”
《纲要》重点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提出:“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出:“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明确各重点流域的优先控制单元,实行分区控制。淮河流域要突出抓好氨氮控制,重点推进淮河干流及郑州、开封、淮北、淮南、蚌埠、亳州、菏泽、济宁、枣庄、临沂、徐州等城市水污染防治,干流水质基本达到Ⅲ类。”
该项目建设人工湿地,对水质进行深度净化,降低了排入白马河的各项污染物浓度,项目实施后可明显改善采煤塌陷区水体水质,逐步恢复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将促进白马河流域的生态恢复,维护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符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2、符合山东省发展规划,有利于推动生态建设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切实搞好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体系,建设完备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环境监督执法体系,建立环境风险、地质灾害评估和环境隐患排查机制。到2015年,主要河流、湖泊和水库水质消除劣V类,主要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全省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
《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出:“全省重点污染河流控制断面平均浓度比2010年改善20%以上,力争省控重点河流全部消除劣五类。2013年通水前,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入干线的支流水质达到国家相应水质要求”,同时还强调:“进一步挖掘工程减排潜力,继续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新(扩、改)建、再生水利用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水污染物减排工程。”
该项目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对白马河进行污染防治,对周围水环境进行生态建设,将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山东省发展规划,有利于加快山东生态省建设的步伐。
3、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
《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要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指出:“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库区、湿地、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区,以及山区丘陵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依托泗河、白马河等原有水系,加大北宿、中心店、唐村、太平等镇综合排水系统的构建,保证区内水自流畅通,构建邹西采煤塌陷区湿地系统。保护水资源、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某某市建设生态市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建设生态清洁型流域的必然要求。该项目的实施对某某市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作用,因此该项目的实施符合某某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4、是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需要
湿地既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的消长变化,与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通过某某镇塌陷区的湿地建设,带动邹城各类湿地的保护,对于促进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是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国家为拉动内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旅游业发展。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休闲度假旅游即将到来。本项目的建设有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湿地质量,同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的需要,从而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为邹城湿地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后劲。
某某市一直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某某市的重点景区之一,利用湿地旅游资源,可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信息交流,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促进邹城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符合地方发展规划,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能改善项目区的整体环境。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必要且可行的。
四、项目建设内容:
1、主要工艺:基于技术稳定、经济可行、管理简便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水质净化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统一,确定本工程采用人工湿地工艺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处理。考虑湿地工程的代表性和推广性,确定某某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工艺方案为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某某镇煤矿湿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泵站 |
污水厂出水 |
配水井 |
表面流人工湿地 |
出水 |
初步选定在某某镇采煤塌陷区左侧周围和某某河建设人工湿地,设计中充分利用浅滩、缓坡等自然条件,增加水面,在二滩地进行适当的土地整形,在不同的水深处分别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恢复湖泊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带的优化配置,构建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一定水质净化能力和美丽景观效果的湖泊生态系统。
2、建设规模:本工程建设规模为某某镇煤矿湿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水质净化工程面积为20000亩;某某河治污疏浚工程,针对某某河存在河道淤积,河岸破坏,无护坡措施,河道生境脆弱等问题,确定本次某某河治污疏浚工程主要实施河岸环境整治,河道清淤护坡,人工湿地建设等一系列系统工程。
五、治理效果
该工程建成后,经对人工湿地出水监测,结果表明出水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六、工作进展
本项目作为我市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作任务,园区领导高度重视,为切实保证顺利实施,成立了专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时向政府汇报,协调落实工程进展。本项目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2013年11月预计基本竣工。目前已整合塌陷地1500多亩;某某河南段2800米护坡及两岸景观带绿化、环境整治、清淤工作已经完工;某某河北段1500米清淤已经完工,正在进行两岸护坡砌筑。
七、工程效益
1、环境效益:某某镇煤矿湿地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削减CODCr、BOD5、NH3-N等污染物的总量,保障水域环境安全。
2、生态景观效益:湿地系统可以为诸多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生境,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复杂和稳定性、维持自然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某镇煤矿湿地人工湿地工程以芦苇、香蒲、莲和金鱼藻等作为湿地植物,并进行优化配置,在围堰及道路两侧种植垂柳和香花槐等乔灌木构建景观带,由此建立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3、社会经济效益:随着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行,采煤塌陷区、某某河和白马河水质逐渐得到改善,美丽湿地景观逐渐形成,将大大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项目建成后,将营造人、文、水、绿相结合的新景观,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为当地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闲空间,为逐步实现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创造条件。